2024年3月14日下午,“电影制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业委员会承办。
出席会议的校外嘉宾有: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副主任李瑞海,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字资源管理部及制作部主任黎涛,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上海电影技术厂制作总监毛贤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马翠霞,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别研究员张新峰,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AIGC科技创意指导王庆丰,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视频智能创作产品总监匡丹、内容平台部腾讯智影产品总经理张添,阿里巴巴大文娱集团AI智作产品运营专家张宇,诺华视创、数字米仓创始人米春林,北京佳片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视效指导许明军,北京墨境天合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AI研究部门指导崔琛、AI研究工程师李晨阳等。
出席会议的校内嘉宾有: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童雷,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主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委会主任陈军,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实验中心主任曾志刚,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教师、先进影像专委会秘书长骆駪駪,以及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教师李勃、屈澈、鲁梦河等。本次会议由陈军主任主持。
会议伊始,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童雷代表学校致辞,欢迎和感谢与会嘉宾的到来。童雷副院长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给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带来极大的改变,影响深远。从业者需要仔细研究人工智能对电影行业和人才培养的影响、挑战和机遇,并探讨如何将其真正应用于实践。童雷副院长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广泛发表见解,为下一步将人工智能真正应用到行业和教育领域做好准备。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认为,人工智能会给电影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在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应用正持续深化和不断泛化,并可能催生新一代电影制作模式。但我国在人工智能底层架构、基础模型、核心算法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需加强原创突破和持续积淀。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优势,发展定制化国产系统,完善智能化生产技术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团队,同时注重安全治理和技术监管。电影产业智能化升级是系统工程,需结合行业需求自主创新,有序推进,服务于电影强国建设。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认为,人工智能推动影视产业智能革命,其影响将会超越数字化,整个电影创作生产模式可能将重塑,作为从业者必须主动拥抱这一革命。尽管我国在基础理论和算法算力方面暂时存在不足,但电影行业可借助成熟技术与工具的应用落地实现弯道超车。应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应用,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电影科技艺术融合,助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学校科研处处长刘军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影制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提到,近期出现的一些技术创新可能会改变电影制作的方式,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影像、剧本等。他认为,这种创新将为电影艺术提供更多可能性,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通用模型的局限性和艺术风格的困扰。他呼吁专家们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字资源管理部及制作部主任黎涛表示,中国电影资料馆在老电影数字化修复中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将进一步结合电影专业知识,开发更专业化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修复、上色、字幕去除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人工智能与人相互配合、共同成长至关重要,中国电影资料馆将持续在修复领域深入应用和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为电影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马翠霞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团队的研究现状,包括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对影视行业需求的技术支持。她强调了团队在创新工具、人才培养和影视素材处理方面的工作,特别关注了利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技术提高影视创作效率的可能性。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线上参会)强调,人工智能已深度介入电影制作,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最近推出的Sora就是例证。面对快速发展的AIGC,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并积极进行二次开发以提升电影创作水平。他建议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助力工具,而非取代人类的替代品。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AIGC科技创意指导王庆丰表示,爱奇艺长期致力于将AI技术应用于影视行业,特别关注内容制作与播放效果。爱奇艺团队观察到AI在创意、制作和传输播出等环节的影响,并认为创作者的创意性和价值在AI时代将变得更为重要,同时,技术与艺术更紧密地结合,将创造出更具创意和高质量的内容。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别研究员张新峰认为,大模型的推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在创意、制作等领域具备很大潜能,但目前仍缺少有效的应用场景。希望在影视制作领域,由相关的应用单位牵头,以垂直领域的角度推动AI技术的应用发展。
上海电影技术厂制作总监毛贤东(线上参会)介绍了上影集团的新战略,聚焦了AI与IP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加速数字化和一体化进程的计划。集团将加大在AI影视领域的布局,将在图像、视频等多领域探讨合作进行大模型训练,同时在老片上色修复、舞台设计、数字资产库建设等方面也有所投入。他认为,AI暂时无法完全取代艺术家和工作人员,但作为辅助工具很有价值。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视频智能创作产品总监匡丹,介绍了腾讯视频在 AI 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内容制作和推广效率。她分享了 AI 在剧本分析、视频剪辑素材等方面的应用。她也指出在专业制作上,AI 仍需人工干预,创意决策仍由人类主导。同时,她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腾讯视频在 AI 辅助风格化生成的探索成果,并分享了对腾讯视频使用 AI 技术的感受。
诺华视创、数字米仓创始人米春林指出,AI工具已经在渲染降噪、动作捕捉、超分辨率等技术环节得到应用,起到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而AIGC目前更适合短视频UGC应用,在影视专业流程中更多作用于前期辅助设计阶段,其在细节处理上还存在问题,且用户对结果的控制有限,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细化。总体而言,AI和AIGC有助于提高制作效率、降低人员要求,同时在虚拟拍摄等方面也具有潜力,是未来发展的探索方向。他认为,无论是AI还是AIGC,都是辅助创作工具,人仍然是决策者。
北京佳片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视效指导,曾担任《唐人街探案》等多部院线电影视效总监的许明军表示,AI正推动影视制作领域迎来新的巨大变革。尽管AI应用广泛,但人类仍然在创意决策中扮演关键角色。他强调了AI工具在影视行业中的潜力,并讨论了其在剧本创作和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以及产学研结合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北京墨境天合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AI研究部门指导崔琛,介绍了在AI领域进行的探索。他认为,电影视觉特效是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行业,需要持续学习最新技术。成立了一个AI研究部门,由AIGC艺术家和AI研究工程师组成,专注研究测试AI在图形图像上的开源算法和商业应用,涉足2D和3D方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换脸加减龄、数字人、三维重建、大语言模型等多个领域,探索AI技术在视觉特效创作、制作、管理上的应用落地。人工智能应用目标是为艺术家赋能,提升制作效率,增强公司竞争力,并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尽管面临人才短缺和技术挑战,但相信与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带来创新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进步。
在讨论环节,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副主任李瑞海表示,北京电影学院高度重视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发展,对新兴技术具有前瞻性、敏感性,呼应了***、北京市的决策部署,也是新质生产力在影视领域的探索和落实。面对人工智能给电影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该把握长远与当前、科研与市场、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建设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在专家们畅所欲言后,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做了会议的总结发言,强调了高校运用AI技术的重要性。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应鼓励教师和学生探索前行,影视AI制作人才培养不能等AI技术成熟了再推进,而应该与技术发展同步进行。他认为,同胶片与数字时代的转变相似,AI技术也将极大推动行业的进步。
在会议的尾声,陈军主任宣布研讨会圆满结束,并邀请与会领导专家合影留念。与会嘉宾纷纷期待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委会能够多举办类似研讨会,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电影制作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